暖阳行动 益路相伴—— 合肥市庐阳区“五暖”服务探索社会救助服务新思路

李科、何惠连、高志强 2021-01-04 10:08   社工中国网 投搞 打印 收藏

0

暖阳行动,益路相伴。未来,合肥市庐阳区依托“近邻计划”及“庐州街坊”自治员队伍,将从项目和人员的层面对至善逍遥津的深入实践提供有力支持,以网格、自治员为抓手,以专业、便民服务为手段,以居民骨干、志愿者为主要力量,以社会资源和专业社工为助力保障,持续做好救助服务工作。伴随着自治员队伍的建设和发展,社会救助“五暖”服务法仍将继续发挥效用。

逍遥津街道位于合肥市中心城区,户籍人口7.05万人,常驻人口5.7万人,80岁以上5121人,百岁老人12人,低保对象191人,残疾人1455人,公租房申请对象900多户,医疗救助对象40余人、临时救助对象32人,计生特扶220人、其它困难边缘人群2000多人。

为更好地“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2018年9月逍遥津街道发起成立了“至善逍遥津”社会救助项目,通过引入专业组织,搭建“救急难”服务平台,以缓解困难家庭生活压力,搭建困难家庭的社会支持体系。

自开展以来,截至目前,共累计服务直接受益人数4200余人次,撬动社会资本约计250余万元,链接辖区80多家企事业单位以捐资、捐物、捐服务、结对帮扶等各种形式参与“至善逍遥津”服务,撬动辖区200余名志愿者加入探访队伍,组建了一支“暖阳探访队”、建成了一个“吴志芬手工互助工作室”、探索出一个“社区一小时”困难人群探望服务工作法。受得到了国家级及省市媒体关注38篇次。

“我今年90多岁了,这是我第一次吃饭使用刀叉,我还不怎么会用,我知道这个店就在我家边上,我偶尔天气好的时候出门遛弯会经过这里,可是我从来都不敢进去,我看里面都是年轻人,我怕进去了买不起,别人会笑话我,真的谢谢你们,带我来这里吃了第一顿披萨,还给我们表演了节目。”居住在逍遥津九狮桥社区的潘奶奶激动地说道。

据了解,除了这次去吃披萨,送口罩、送饺子、送手电、送热水袋、上门理发等细小的微服务经常会有志愿者主动认领并积极参与上门。今年来,至善逍遥津发起了“暖阳行动”,围绕“暖心人、暖心行、暖心事、暖心包、暖心话”五暖服务展开行动,以困难群众需求为中心、引入专业机构为保障、以困难及边缘群体纾难解困为重点。开展了一系列服务,具体做法如下。

一、“暖阳服务队”——“善”是一批“暖心人”的聚力

“‘暖阳’就是我的名字”。吴叔叔是四牌楼暖阳志愿服务队的队长,每当在社区志愿服务,有人问他叫什么的时候,他总是说叫我“暖阳”吧,这就是我的名字。从一个志愿者到一队志愿者,从“无独有偶”探访队到“暖阳探访队”再到“红枫志愿服务队”,逍遥津街道的救助志愿者队伍在不断壮大。截至目前,仅四牌楼社区的“暖阳服务队”队员数量就高达30余人,在志愿者吴叔叔看来,“暖阳服务队”来之不易,从一个人走访探望辖区居民,被人认为是骗子,到通过“社区一小时”参与组建了“无独有偶”探访队。伴随着团队的不断壮大,吴叔叔又组织团队成员开展团队议事,也将团队名称更名为“暖阳探访队”。而“红枫志愿服务队”作为救助工作的先锋岗,持续组织党员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他们常常对团队说,我们“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确实,从骨干到组成团队,都在聚力“冬日能量”。

二、“社区一小时”——“暖”是一段“暖心行”的坚守

“我记得你经常来这”,这是住在逍遥津建设厅大院的一位94的爷爷对社工小王说的话。爷爷患有糖尿病,由于年纪较长,除了参加抗美援朝的一些经历,已记不起很多东西,但是见到社工小王会立即认出她。小王是逍遥津街道“至善逍遥津的社工”,每天必做的事情,就是穿上马甲,带上探访记录簿,在社区里“溜达”。在她看来,想做好救助工作,必须要充分摸清楚社区那些需要被服务人员的基本情况。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她“拉拢了”一大批居民和社工以及企业志愿者跟她一起做起了“公益小精灵”,她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是:“每天公益一小时”。无论是上门聊天、探望还是上门服务,只要在一直在行动就可以了。小王每次上门不仅会做好探访登记,还会顺带为探访对象提供一些志愿服务。跟随着社工小王的坚定脚步,一年来,先后影响了100余名志愿者加入到社区公益探访工作中来,也形成了逍遥津街道特色志愿服务活动“社区一小时”,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风和日丽都能看到她们的奔走的身影。她们在招募志愿者时经常说:“一个小时,你逛不好街,看不完一部电影,完不成一次旅游,但是你可以做一次志愿服务。”

三、“暖阳行动”——“情”是一批“暖心事”的累积

“我想起了我娘”,当辖区内82岁的空巢老人杨爷爷,尝了一口志愿者送过去的饺子后感慨道。杨爷爷从小智力与常人相比偏弱,无法与常人正常交流,一人独居多年,无子女。“暖阳服务队”的志愿者们是他家的常客,从“美食助力阳光行动”、“暖心电话行动”、“老屋新颜行动”到“邻里互助手工工作坊”,他们为辖区内特困供养人员提供了心理疏导、精神慰藉、生活帮扶、物资支持、房屋改造等方面的专业服务。

截止目前,共计开展上门便民服务200余人次,暖心电话陪聊800余人次,房屋漏水等改造5处。红旗社区退休工作人员吴志芬通过成立“吴志芬手工互助工作室”组织年轻人和低龄老人开展手工服务,并将成品销售,得到的资金用于困难人群帮扶。目前在街道辖区,“吴志芬手工互助工作室”在一年内共计开展手工互助活动150余场,带动100余人参与手工互助服务,获得义卖资金3千余元,并全部用于困难人群“暖心包”的购买。与此同时,今年以来,从庐阳区“近邻计划”支持居民骨干开展救助服务到居民志愿者自发组织开展上门救助服务类型达20余种,上门服务人群500余人次。

四、“社区暖心包”——“诚”是一个“暖心包”的重量

“你需要多少我都给”,辖区一家不愿意公布单位名称的爱心企业告诉社工。在前期的调研过程中,社工了解到,往往一些小细节都可能会影响到困难家庭的生活。“晚上起床不方便开灯”、“指甲修剪不方便”、“手指划破了不能及时得到处理”、“疫情期间家里没有口罩”等等问题一支萦绕着社工的思绪。通过了解街道辖区资源清单,摸清企业的实际情况,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社工筹集了30余家企事业单位,捐款捐物种类高达40余种,组成了一百余份“温暖包”,并以微心愿的方式送到了居民的手中。“温暖包接力棒”计划,引起了辖区内许多企业的关注和支持,当一家企业负责人了解情况后主动找到社工说道:“只要是能够帮助到这些困难人员,我愿意支持他们冬天的‘暖手抱枕’,你们需要多少,我都给!”

五、“暖心接力棒”——“爱”是一堆“暖心话”的倾听

“放心吧,有我在呢”,这是逍遥津红枫志愿服务队队长张阿姨对辖区方奶奶说得话。方奶奶今年85岁,患有尿毒症,定期需要透析,老伴已经去世,有三个子女,子女也因年事已高,只能在每次去医院的时候,陪伴老人,所以方奶奶经常坐在房间门口拎着尿袋发呆。每次张阿姨去看望她时,方奶奶都要拉着张阿姨的手聊上一阵。“我每个月退休金2500,透析一次就得2000多,感觉自己都成了别人的负担,也没人说话,活着有什么意义。”这也成了方奶奶每次见面的口头禅。而每次张阿姨的一句“放心吧,有我在呢”都会让方奶奶笑很久。辖区内类似的高龄和困难老人还有很多,但是红枫志愿者的每一句“放心吧”都会让他们觉得安心。暖心接力,越来越多的热心居民加入了其中,定期探访老人,陪聊,也成了志愿者们生活中的习惯。

暖阳行动,益路相伴。未来,合肥市庐阳区依托“近邻计划”及“庐州街坊”自治员队伍,将从项目和人员的层面对至善逍遥津的深入实践提供有力支持,以网格、自治员为抓手,以专业、便民服务为手段,以居民骨干、志愿者为主要力量,以社会资源和专业社工为助力保障,持续做好救助服务工作。伴随着自治员队伍的建设和发展,社会救助“五暖”服务法仍将继续发挥效用。


  • 微博推荐